1,戰爭迷霧
照片中央是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右邊是他的老搭檔攝影師賈努茲·卡明斯基(JanuszKaminski)。斯皮爾伯格說他之所以轉向戰爭題材,是因為“這是對世間生靈的最大考驗”。
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的《戰馬》(WarHorse)改編自英國作家邁克爾·莫爾普戈(MichaelMorgpurgo)創作于1982年的小說,書中講述了一匹名叫喬伊(Joey)的馬兒如何度過了長達四年的一戰歲月。影片歷經63天的拍攝,取景橫跨整個英格蘭,有5800名臨時演員與300匹馬參演,共同完成了這部預算7千萬美元的巨制。
2,編劇心聲
斯皮爾伯格欽點著名編劇理查德·柯蒂斯(RichardCurtis,代表作《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Four Weddings and aFuneral))為《戰馬》編寫劇本,并尊重原著將重點放在馬兒的視角上。當柯蒂斯向他的14歲女兒朗讀這本書時,他開始堅信這會是一個好故事。柯蒂斯說:“我讀到最后十頁時,簡直舉步維艱,因為內容實在是太令人動情了。我馬上想到:既然原著如此感人至深,那麼我們在電影中也可以做到。”
3,戰爭之觴
斯皮爾伯格現年14歲的女兒是一名很棒的小騎手,而大導演正是由此生發出了對馬兒的喜愛之情。當他在為這部電影做功課時,一些新發現抓住了他的眼球。斯皮爾伯格說:“我壓根沒想到有如此多的馬在這場戰爭中涂炭——數量超過了一百萬。而且這并不全是由近距離作戰造成的;很多馬僅僅是因為營養不良和遭受虐待而死去。”于是,正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道主義社會被催生而出。
4,小兵上陣
主演杰瑞米·艾文(Jeremy Irvine)為了掌握騎術苦苦訓練了兩個月。
導演斯皮爾伯格在為男主角阿爾伯特(Albert)選角時遇到了大難題。這個男孩在影片中經歷了從15歲一直到21歲的年華。斯皮爾伯格說:“我經過日復一日的尋找,即將萬念俱灰之時,杰瑞米·艾文走進了我的視野。而那時選角工作都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了。”在第一次試鏡的幾周后,艾文在倫敦的一家酒店見到了斯皮爾伯格,艾文回憶說:“我的反應跟所有演員一樣:當場Hold不住了”,然后就自然而然的拿下了這個角色。
5,那人,那馬
杰瑞米·艾文(左)與斯皮爾伯格在片場。
制片人凱瑟琳.肯尼迪(KathleenKennedy)對馬兒參與拍攝這檔子事可謂是了如指掌,畢竟03年的那部《奔騰年代》(Seabiscuit)就是她的大作。肯尼迪說:“這是劇組中最龐大的一個部門,共有200至300名工作人員。”喬伊由十四匹馬共同扮演,其中出鏡率最高的是一匹名叫方德(Finder)的馬兒,它當年可是《奔騰年代》中的大明星呢。
6,整裝待發
服裝設計師喬安娜·約翰斯頓(JoannaJohnston)與一家波蘭本土的英雄戲服制作公司合作,為演員們制作了1300套左右的制服,包括上圖中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Cumberbatch)的這身行頭,并為將近6000名臨時演員提供了服裝。服裝總監大衛.克羅斯曼(DavidCrossman)在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為這些制服做足了功課——它們隨著戰爭的進程不斷演變。約翰斯頓說:“起初,人們還信心十足、意氣風發,緊接著可怖的陰云逐漸籠罩大地。這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7,驍勇戰場
主演湯姆·希德勒斯頓(TomHiddleston,圖右)與眾演員一同在蘆葦叢中行進。這些將近兩米高的蘆葦是從英格蘭另一處的濕地裏移栽過來的,它們挺立在泡沫聚苯乙烯上。
斯皮爾伯格從他的《丁丁歷險記》(Adventures ofTintin)的搭檔導演彼得.杰克遜( PeterJackson)那裏收到了一份大禮:整整三大集裝箱的杰克遜私人戰爭收藏品。斯皮爾伯格說:“他差不多把自己的整套一戰收藏都傾囊而出借給我了。”
8,戰壕驚魂
影片的某個戰斗場景中,喬伊在一條戰壕裏奔騰而過。拍攝使用了真實的爆炸場景,而且整部影片總共只運用了30場特效拍攝。藝術指導瑞克·卡特(RickCarter)的工作人員們在影片的準備期裏花了六周時間挖出了兩千多米長的戰壕。卡特說:“那場面就像是工地一樣,20架履帶挖掘機東奔西走,忙個不停。”拍攝期間,還有數十只老鼠被放進戰壕以增添場面的真實感。想加入我們新聞組給網友提供最快的第一手資訊嗎?趕緊行動吧!報名地址:
http://www.yyets.com/thread-346332-1-1.html
YYeTs 新聞組出品 原創翻譯Foreverared審核Jacksonsoong轉帖請注明出處及譯者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gallery/war-horse-steven-spielberg-268437